洋紫荊

洋紫荊

早於1880年左右,洋紫荊被一名巴黎傳教會神父在薄扶林鋼綫灣發現,並且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。

直至1965年,洋紫荊被正式定為香港市花,以及將其繪畫於香港市政局的旗上,寓意香港這個遠東海港,有如該棵在野外發現的洋紫荊一樣珍貴。此特有品種在1967年引入台灣,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。

由於洋紫荊是混種植物,並不能自行繁殖,這代表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(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)的洋紫荊的複製品。因此,洋紫荊的「基因」受到限制,這也是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。